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专业旨在培养考生较系统地掌握分析技术与环境监测专业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具有参与生产企业产品分析检测及环境监测的实际工作能力,能熟练掌握工业分析与环境监测技能,能较好的运用所学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生产企业分析检测及环境监测需要的,能胜任工业分析与环境监测工作的专门人才。 专业基本要求:系统掌握工业分析与环境监测的基础理论和技能,能独立分析、解决工业生产中原料、中间产物、产品的分析、化验、检验工作及环境监测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二、学历层次与规格 通过本专业(专科)考试计划规定的不少于15门课程的考核,累计总学分达到70学分,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者,省考委颁发由主考学校副署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化学(分析技术与环境监测方向)专业专科毕业证书。 三、学科类别 学科类别: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学·化工与制药类。 四、考试课程及学分 专业代码:A081208 专业层次:专科主考学校:四川师范大学
注:专业核心课和公共基础课为必考课,共10门课程44学分;上表中的选考课只列出了推荐选考课,社会考生可以在我省已经开考的所有课程中任意选考其它课程,选考课学分不低于26学分。 考虑到应用型专业的班级教学需要,应用型专业考生的选考课,原则上统一选考推荐选考课。专业代码为Z081208,课程安排如下表。
注:序号前加“﹡”课程为本专业核心课程。 五、报考条件 具有高中或中职文化程度以及同等学力,对分析技术及环境监测有兴趣者均可报考本专业。 六、实践性环节考核基本要求 专业实践课程共计8学分。 七、课程说明与学习媒体 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说明略)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说明略) 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说明略) 4、无机化学(二) 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无机化学基本知识、原理和元素以及反映近代无机化学在材料、能源、环保、生命、化工、冶金等方面的渗透和应用等内容。 使用教材:无机化学基础,陈君丽著,化学工业出版社。 5、定量分析化学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定性分析、误差与数据处理、滴定分析法、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重量分析法、吸光光度法、常用的分离富集方法、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及复杂物质分析示例等。 使用教材:分析化学,符明淳、王霞著,化学工业出版社。 6、食品理化检验 本课程的内容主要有食品物理常数的测定、食品检样的采集和预处理、食品一般成分的检验、食品添加剂的检验、食品中微量元素的检验、食品中农药及药物(兽药)残留的检验、食品中毒素(天然毒素)和激素的检验、食品中食品卫生微生物的测定等几部分。 使用教材:食品检验技术,穆华荣著,化学工业出版社。 7、环境化学 本课程以环境化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为主线,结合环境化学的应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讨论水环境化学、大气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污染生态化学、典型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有害废物及放射性固体等内容。 使用教材:环境化学,王红云、赵连俊著,化学工业出版社。 8、微生物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形态、培养及生理特征;微生物遗传变异与优良菌种的选育与保藏;微生物与食品的相互关系及其生态条件;微生物的活动规律;各种有益微生物为人类制造的不同种类的食品及其功能;食品中污染微生物的种类、给人类带来的危害;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措施;微生物及其毒素污染食品引起人和畜禽类食物中毒的种类及预防措施等内容。 使用教材:食品微生物学(第2版),朱乐敏著,化学工业出版社。 9、物理化学(三) 本课程主要介绍化学热力学基础、相平衡热力学、相平衡状态图、化学平衡热力学、量子力学基础、结构化学初步、统计热力学初步、化学动力学基础、界面层的热力学及动力学、胶体分散系统及粗分散系统、电解质溶液、电化学系统的热力学及动力学及动力学、胶体分散系统及粗分散系统、电解质溶液、电化学系统的热力学及动力学。 使用教材:物理化学简明教程,傅玉普、王新平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10、工业分析 本课程注重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在考虑知识系统性的同时,注重实用性,体现新标准、新方法、新仪器。通过工业分析能评定原料和产品的质量,检查工艺过程是否正常。从而能够及时地、正确地指导生产,并能量经济合理的使用原料、燃料,及时发现、消除生产的缺陷,减少废品,提高产品质量。内容包括:绪论、试样的采取与制备、各类工业产品的分析等内容。 使用教材:工业分析,李广超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11、物理(工) (课程说明略) 使用教材:物理(工),吴王杰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12、环境科学概论 本课程突出环境科学中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反映当前环境科学中所包含的全球性环境问题,阐述环境问题的产生、发展与治理,探讨人类活动对多环境要素的影响,系介绍大气环境科学、水环境科学、固体废弃物与环境、物理污染与环境、生态环境科学及人口、资源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与环境等。 使用教材:环境科学概论,莫祥银著,化学工业出版社。 13、分析仪器结构与维护 本课程介绍仪器的分类、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适当重点介绍了光学分析仪器的维护、电化学分析仪器的维护、色谱分析仪器的维护、称量仪器的维护、其他分析仪器的维护及分析仪器附加设备的维护和常见故障的排除。 使用教材:分析仪器维护,穆华荣著,化学工业出版社。 14、水和废气检测分析方法 本课程由水质分析检测和空气分析检测两部分组成。水质分析检测介绍了样品的采集、运输、保存和预处理,一般指标、金属污染物、非金属无机物、有机化合物等的测定方法,水质连续自动监测、水污染生物监测等内容。空气分析检测部分介绍了环境空气样品的采集,气态污染物、颗粒污染物的测定,环境空气质量、室内环境空气质量及大气酸沉降的监测,固定和移动污染源监测等内容。 使用教材:环境监测,李广超著,化学工业出版社。 15、文献检索 本课程着重掌握技术信息获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以中文信息、电子网络信息为主,介绍了检索原理、检索方法、检索工具、技术信息获取渠道和技术信息的利用。突出实用性,对检索方法介绍极其详尽。特别在对标准文献、专利文献、档案文献等从技术信息源的角度加以介绍。 使用教材:科技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时雪峰、陈萍秀、刘艳磊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八、使用教材 详见应用化学(分析技术与环境监测方向·专科)专业使用教材表。 九、与其它教育形式的衔接 可衔接的专业举例:中职、中专及高职的化学、化工、食品、材料、医检卫检类专业。 应用化学(分析技术与环境监测方向·专科)专业使用教材表 专业代码:A081208、Z081208 主考学校:四川师范大学
|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培训招生网看到的,谢谢!